首页    茶博资讯    详细
详情

2023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年度工作计划

发布时间:2025-03-07

2023年,在杭州“奋进新时代,建设新天堂”的大背景下,让我们团结一心,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帜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、省、市决策部署,以名胜区管委会2023年工作部署会上孙国方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,树立争先意识,坚持系统思维、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,全力融入到管委会全域推进“七高七新”的建设中。围绕“四个一”目标、以更高要求、更开阔视野,坚持创新性与高质量发展,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茶故事。

第一、建设国际领先、国内一流的专题博物馆

对照国家一级博物馆及国际一流专题博物馆软硬件要求,全面建立“大安全”工作体系,高标准筑牢安全根基,全方位开展学术研究、宣教活动、论坛交流、文创研发等系列活动,树立茶专题博物馆标杆。

1.策划特色展览:与故宫博物院共同策划《中华茶文化特展》;推出数字人文展《新火试新茶——明代茶文化展》,探索博物馆展陈新模式;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《东风西渐——精品欧洲茶具展》;结合亚运主题,举办《亚洲茶文化展》,多维度讲述中国与世界茶文化故事等。

2.助力“文化出海”:《茶香器韵•品味中国》由国家文旅部主办,中国茶叶博物馆承办,计划于2023年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展出,目前文本已通过文旅部一审;继续推进《香远益清》展览在摩洛哥展出;着手与意大利中意丝路学院合作,开展交流活动。

3.编撰书籍论文:计划撰写出版《南方嘉木——中华茶文化》《注春啜香——西湖龙井茶》中英文双语学术专著、《亚洲茶文化展》图录、《非遗里的中国茶》概览绘本等;发表高水准研究论文。

4.开展学术论坛: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论坛,拟于2023年6月承办中国博协博物馆学专委会2023年“中国特色博物馆发展之路”学术高峰论坛。

5.加强交流合作:进一步加强与全国涉茶研究机构、高校、企业和政府部门合作,开拓线上线下渠道,丰富博物馆茶多类别资料,并开展课题研究,争取申报国家项目;深入茶区征集标准茶样,建立持续更新的中茶博茶样库;加强茶品牌化建设科普研究,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。

6.优化藏品管理:进一步完善藏品管理制度,梳理文物账册与原始凭证,拍摄3D数字藏品20件,迈小步不停步,做好藏品系统数字化建设;联动第三方专业机构,完成修复室建设和人员技能培训;积极拓宽渠道,以文化的力量,吸引越来越多人愿意将藏品捐赠予中茶博,进而丰富馆藏文物及茶相关实物,夯实基础。

7.密织安全网络:严格按照相关文物保护要求,严守文物安全线,进一步加强库房安全巡查,做好文物的预防保护措施;库房提升改造工程项目竣工后,完成文物3000余件,茶样1000余件的搬迁工作;配合各个展览,做好文物提用和出借相关工作,确保文物安全。

8.提升嘉木苑建设:做好嘉木苑茶树品种文章,做好现有茶树品种和去年新引进品种管理和维护,完善新引进品种档案资料,更新完善茶树品种科普展示牌,进一步提高科普教育效果。

9.创新文创开发:积极探索博物馆文创开发新模式,激活机制,真正让文物活起来。

第二、打造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典范

切实发挥好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项目保护工作组秘书处职责,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,深化本遗产项目工作成果转化,加大传承保护力度,做好茶申遗成功后半篇文章,扩大茶文化影响力。

1.全面提升组织协同力。不断强化秘书处枢纽作用,对标五年保护计划,分解2023年度重点任务清单,确保成员单位分合有序完成履约要求。充分利用现有共建共享数字系统,力争启动2.0优化升级,做到保护传承的协同与高效。

2.全面加强传承驱动力。立足本遗产项目可持续发展,集结该遗产项目保护单位、政府等各方资源,加大传承培养力度,立足西湖龙井制作技艺,举办传统制茶技艺研修班、培训班,扩大传承人群数量;建立传习体验点,激发代际传承活力,要借势借力,整合力量。

3.全面深化成果转化力。加强与中国非遗保护中心等专业机构的联动,整理挖掘文化资源形成资源库;启动《非遗里的中国茶》丛书之西湖龙井、径山茶宴等编撰出版、策划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”系列视频拍摄等,以非遗传承为视角,完善提升博物馆的茶百科数据库,丰富“后申遗时代”成果展现。

4.全面增强传播共享力。加大15省(区、市)44个保护单位间交流互动与经验分享;启动“行走中的茶非遗”专题巡展;博物馆对话非遗传承人,启动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——茶的匠心工程”;推出“非遗大讲堂”、“大师直播课”等代表性传承人专题讲座、全民茶文化体验等;开发《6+1非遗主题分享课》,配合展现客家擂茶、瑶族油茶等快捷茶饮的体验;加强项目整体宣传,形成“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”等对外传播的品牌IP,扩大全球影响力。

5.全面提高国际交流力。积极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分享该遗产项目保护传承经验,促进交流互鉴,增强中华文明传播的影响力。

6.全面拓展空间展示力。夯实中茶博中国茶文化专题展览的基础典范,积极推动龙坞茶镇非遗馆区建设;不断向外拓展,联合建立中茶博非遗展示点,多点广布,打造中国茶文化重要展示矩阵,制定出台相关的评审办法。

第三、彰显一种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引领力量

明确茶主题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为灵魂、以旅游为载体、以融合为路径、以产业为方向,让更多文化资源和元素融入文旅产业链,融入现代经济体系,使文化更好融入生活,形成促进茶文化传承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。

1.茶文化游赏融合:“品赏茶都,四季有茶香”为题,围绕“一馆两区茶文化之旅”,以“展览+体验”为形式,多角度、多层次推广博物馆个性茶文化体验项目。

2.茶非遗深度体验:围绕在地非遗项目,加大研究以绿茶制作技艺(西湖龙井)为核心的茶文旅融合深度体验模式,探索将制茶技艺转化为文旅产品,结合国家地理标志的宣传与推广,以文化赋能产业;开展西湖龙井之声——茶芽监测活动和西湖龙井特色文旅线路的实地勘查,跟着非遗传承人走茶地、续茶缘、迎新茶。

3.茶社教助力共富:践行“茶课开在茶山上”的社教理念,组建“寻访茶山文旅研学联盟”,融合相关产业和业态,在全国开发茶旅研学路线;围绕“技艺与记忆”主题,融合红色茶区特质和国家级非遗项目文化站位,设计推出系列茶文旅线路,共同助农,推动乡村振兴。

4.茶旅游共享发展:围绕“茶和世界,共享发展”主题,联动各级侨联、外办、文旅主管单位等机构,规划设计斯里兰卡、日本、韩国、摩洛哥、英国、葡萄牙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外茶旅线路。

5.茶竞技提升影响:发挥“中国茶人之家”品牌效能,关注“技艺”主题,用好平台资源,增设境外站点,借助中华茶奥会平台,组织策划国际性赛事,提升博物馆综合影响力。

第四、搭建一座交流互鉴的茶文化会客厅

根据管委会“全力打造具有中国传统、东方特色、世界影响的城市会客厅,全面展示浙江杭州新时代发展特色”要求,凝心聚力,着眼大局,高站位、高标准、高要求,扎实推进各项工作,全面展示中华茶文化的瑰丽多姿和西湖景区的独特韵味。

1.宣传矩阵升级:实现中茶博“三微两站一刊”立体宣传传播矩阵进一步迭代升级,探讨博物馆如何“引爆出圈”;加大线上微课堂制作宣传,开设“非遗里的中国茶”“诗词里的中国茶”“周末下午茶”“馆藏鉴赏”“茗香墨韵”等专栏,拓展圈层、共享文化。

2.平台资源整合:依托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、国际公共文化交流基地等多平台资源,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机构交流合作;发展国际志愿者30名,共同参与茶交流活动;基于国际交流,继续面向境外茶友,开展主题研修班,深化交融互鉴。

3.迎亚运综合提升:借亚(残)运会在杭州举办之际,梳理优化接待路线,提升西湖茶礼、宋代茶礼及其他茶艺表演项目;系列化研发能彰显杭州气质的亚运伴手礼;策划面向全国的亚运茶器茶席大赛;并由工团牵头、党员引领、部门配合,开展综合内训,提升接待队伍整体水平。通过高水准的展览、高质量的展演、高品味的文创,全面展示中国形象,彰显茶文化独特魅力。

 

踔厉奋发 实干争先

大道至简,实干为要!同志们,迈上新时代新征程,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,一支过硬的队伍是基础,是关键,是保障。我们要坚定不移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打造能担重任的党支部和干部职工队伍,为中茶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证和队伍保证。

(一)聚焦党建全域统领。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能力,持之以恒锤炼党性,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。要筑牢意识形态防线,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,通过集中轮训、红色宣讲团“五进”、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加强督学促学。要深入实施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培训计划,推进第一议题制度,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对西湖、茶及非遗等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闭环管理机制,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中茶博工作各方面各环节。要提升“清和党建”品牌影响力,开发清和党建服务项目。要持续优化政治生态,以2023年度内部巡察为抓手,推动问题闭环整改。

(二)培育真抓实干作风。全馆干部职工要以更高的站位和格局向前看,主动对标名胜区的新任务新要求找差距、找不足,经常性地问一问自己:观念理念的转变快不快?干事创业的激情在不在?真抓实干的能力强不强?攻坚克难的决心有没有?改革创新的本领够不够?为民为企服务的作风实不实?纪律规矩的意识严不严?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。牢牢树立“大安全”的理念,牢牢记住“风险防范”四个字,完善风险防控体系,增强底线意识、责任意识,按照制度把好关,不触碰政策底线;绘制好中茶博风险地图,确保手段丰富、责任明晰、处置有效,全方位守牢中茶博安全底线。

领导干部要把思想观念转变过来,大家要提振精神和士气,勇于“担苦、担难、担重、担险”,以主人翁的姿态,一起来提升形象。要进一步完善“领导带头、全员攻坚”的责任机制,每位职工都是自己岗位的责任人,必须有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意识,做到“事经我手请放心”,事事有回音、件件有着落。要守土负责,始终保持事不过夜的实干作风,坚持“今天再晚也是早、明天再早也是晚”,立说立行、紧抓快办,以“坐不住、等不起、慢不得”的紧迫感和责任感,加快形成比学互促、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。要优化工作方式方法,树立“全周期管理”理念,落实“以日保周、以周保月、以月保年”机制,全面推行工作项目化、项目清单化、清单目标化、目标责任化,确保每项工作都有闭环。

(三)锻造一流人才队伍。干事创业,关键在人,要选准人,用对人,育好人,打造一支中茶博精兵劲旅。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,大力使用“狮子型”和“老黄牛型”职工,激励大家既要敢闯、敢拼、敢冲,也要甘于“任劳任怨”的埋头苦干,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。全体干部职工要躬身入局,走出舒适区、勇闯“无人区”,做到“干中学、学中干”,用以促学、学用相长。要推动人才素质跃升,深耕大师工作室建设,实现更多省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新突破,加大干部职工在服务亚运、旅游旺季、节假日等重要节点下沉力度,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。要拓展国际视野,“跳出茶博看茶博,放眼全球看茶博”,在更大范围、更宽领域、更高层次登高望远谋发展。

同志们,根据名胜区管委会的要求,我们要努力把工作目标定得高点、高点再高点,让自己始终保持昂扬向上、开拓进取的状态,时时保持朝着目标、奋勇攀登的姿态,努力“跳起来摘桃子”,从而推动中国茶叶博物馆整体工作迈向新台阶,讲好精彩中国茶故事,共建美丽西湖向未来!

谢谢!